鼻泪管阻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提醒孩子眼睛不能正常注视事物,小心得上 [复制链接]

1#

文/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吴涛实习生刘鹤洋

对为人父母的人来说,自从有了宝宝后,孩子健康平安长大,就成了最最基本的愿望。可是呢,也经常出现事与愿违的事情。

今天,河南商报宝姨借助一个病例,给大家提个醒,若发现孩子眼睛不能正常注视和追视,医院就诊。

眼睛不能正常注视和追视,竟能导致肢体力量减弱

几个月前,河南的刘女士发现自己6个月大的女儿有点不对劲儿。明显存在发育有点落后于别的孩子的情况,于是,她就赶医院就诊。

随后,医院诊断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并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可是呢,对于宝宝为何会有发育迟滞的病因,医生也没说个一二三四,到最后,刘女士也不清楚。

又过了两个月,当女儿8个月大时,刘女士发现她有眼球震颤。她再一医院就诊,当时医生建议先观察。

虽然刘女士女儿的眼球运动,在持续2--3天后恢复正常状态了,但从那开始,随后的20多天就会发作1次。

每一次发作时,就会出现眼睛不能正常注视、追视,缓解后遗留1--2天眼球震颤,同时,还伴随出现其他症状:单侧或偏侧肢体粗颤,缓解后,该侧肢体力量减弱。

看到宝宝的情况,刘女士很是着急,医院就诊,曾考虑宝宝是不是得了“癫痫”,并加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但上述症状并没有因此得到好转。

宝宝出生正常,为什么会这样?

宝宝成这样子,给刘女士带来很大的精神打击。

焦急之下,经多方打听后,她带着孩子来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小儿神经内科二病区就诊。

经该病区主任杜开先教授诊断后,考虑刘女士的女儿患上了“儿童交替性偏瘫”。

随后,在经过相关基因检查后,确诊孩子确实存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致病基因。

病因确诊,一段时间治疗后,孩子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目前正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而看到孩子的病情逐渐缓解和好转,刘女士的脸上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

啥是儿童交替性偏瘫呢?以前都没听说过啊。

杜开先说,儿童交替性偏瘫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症状多样,容易误诊,识别偏瘫发作前的早期症状,如眼球运动异常、阵发性眼震等有助于AHC早期诊断。

不过,目前该病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

如何辨别?

杜开先称,儿童交替性偏瘫的起病年龄为新生儿至幼儿期,典型病例多在18个月以内起病。

该病的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异常、肌张力不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自主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手足徐动舞蹈、癫痫发作。

至于诱发原因,杜开先说情绪激动、疲乏、睡眠不足、发热等都能成为诱发因素。

而发作性肢体偏瘫,则是该病的核心症状,且均在患儿清醒时出现,睡眠,特别是深睡眠时消失。

杜开先说,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自然病程中,偏瘫和眼球异常运动在0--2岁的宝宝中,发作频繁,随年龄增长,发作会逐渐减少,但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强直发作会持续存在。

而继发性癫痫则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一般多发生在青春期。

“儿童交替性偏瘫能导致患儿猝死,神经系统受损越严重,猝死发生率越高。”杜开先说,儿童交替性偏瘫若不尽早进行治疗干预,随着病情进展,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最终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据杜开先介绍,目前,儿童交替性偏瘫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抗癫痫药物对儿童交替性偏瘫没有明显的疗效,但既往临床观察发现,氟桂利嗪可减少患儿偏瘫发作频率、减轻发作严重程度和缩短持续时间,但对认知和语言发育的改善作用也不明显,所以,后期的康复治疗也是改善该类患儿预后的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统筹/宗雷编辑/王国哲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