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故事:道士告诫书生不要贪恋,他不听,当晚就出事了
在黄山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两兄弟,分别叫周大山和周小山。从他们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母,他们靠吃百家饭长大。
现如今,十几年已过,两兄弟都已经成了大小伙子。周大山已经十八岁,按当时的标准,这个年纪已经可以谈婚论嫁了。然而,家境贫困,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周大山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再不娶妻很可能会一辈子单身。周小山对哥哥的婚事也很担心,因此他们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努力砍柴,为的是多挣一些钱,盖上几间新房,也许这样就能有机会娶媳妇了。
然而,通过努力砍柴娶媳妇并非易事,一年下来攒下的钱寥寥无几。有一天,邻居王老太来到周家,表示愿意为周大山物色一个媳妇。
周小山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热情地款待了王老太,询问是哪位姑娘。然而,周大山却感到疑惑:“王大娘,您是不是在开玩笑?谁会愿意嫁给我呢?”
王老太笑道:“你们兄弟俩是我亲手看着长大的,善良、厚道,勤劳肯干。这么好的小伙子怎么会没有姑娘看上呢?我说的这位姑娘是咱村的春秀,你觉得如何?”
兄弟俩一听到是春秀,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春秀长相漂亮,但她有一段不光彩的过去,导致能嫁的人不多。王老太见兄弟二人脸色变了,赶紧解释道:“春秀以前可能有些过失,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只要她能认清错误,以后好好过日子就行了。要不是这个原因,春秀这样的女子嫁给大家公子也是应该的,怎么会轮到你呢?”
周大山思考片刻后表示同意。因为年纪也不小了,而且双方都愿意,很快两人就举行了婚礼。婚后,周大山对春秀非常好,不让她下地干活,兄弟俩也一起分担家务。
然而,一天,周小山在山上砍柴时不慎滑倒,导致双腿摔断。从此以后,周小山残疾了。周小山残疾后,春秀开始嫌弃他。
周小山察觉到嫂子的异样态度,主动提出了单独生活,为了不给哥哥添麻烦。哥哥周大山虽觉得对不住弟弟,但又怕妻子不高兴,最终也选择默许了。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周小山如今已成了周老汉,因为残疾一直未娶妻,独自一人生活。
有一天,周老汉去地里劳作时,发现一个年轻女子躺在地上,怀里抱着一个包袱。周老汉走上前试探了一下女子的鼻息,却发现她已经没有了呼吸。
突然间,袱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周老汉迅速解开女子怀中的包袱,竟发现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男婴躺在那里。
周老汉心怀仁义,毫不犹豫地将男婴带回家,对于女子的遗体,他更是无法忍受任其曝尸于荒野。在夜深人静时,他匆忙购买了一口棺材,将女子安葬在了地下。
对这位男婴,周老汉起名为天意。一位老者养育一个婴儿确实充满了艰辛,因为没有奶源,孩子经常因饥饿而哭泣。周老汉只能烧制红薯喂养这个婴儿。
由于孩子年幼,离不开人照顾,周老汉在工作时总是将他背在背上。村民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劝说他将孩子送人,因为他自己已经很难糊口,现在又多了一个口粮,未来的生活将更加困难。
然而,周老汉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说:“我虽然自己吃不饱,但不能让孩子挨饿。我和这孩子有缘,怎么能够轻易将他送出去呢?”村民们了解到周老汉的善良和坚持,也就不再劝说。
时间匆匆流逝,十多年过去了,周天意已经长大到十二岁。这个孩子变得懂事而孝顺,每天都跟随着父亲劳作,上山砍柴,回家还会帮忙洗衣做饭。周老汉看着这个孩子,既心疼又感到欣慰。
然而,周老汉活了半辈子,一直未曾歇息。随着时光的推移,积劳成疾,身体渐渐虚弱,最终病倒了。因为家中贫困,周天意决定去山上寻找人参,以期能够补充父亲的体力。但人参一般生长在深山陡峭的地方,要想挖到并非易事。
为了父亲的健康,周天意每天都奔波在山里寻找人参。连续几天的努力都没有收获,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一株人参,然而它生长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不太容易挖取。尽管困难重重,周天意并没有退缩。
小心翼翼地爬上陡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挖取到了人参。然而,当他高高兴兴地下山时,却在一瞬间滑倒了,整个人从山坡上滚了下来。
周天意的左眼被树枝划伤,鲜血直冒。尽管左眼受伤,他却顾不上,怀抱着人参高兴地回到家中。周老汉看到儿子满身泥土,眼睛还流着血,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心中一阵酸楚。他赶紧找来郎中为儿子止血。
周天意用人参熬制了汤,喂给了父亲。两天过后,周老汉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尽管如此,周天意却为此失去了左眼的光明。
十二岁的周天意还只是个孩子,对他的独眼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这只眼睛可能带来的影响,他毫不在意。
周天意的左眼问题让村里的孩子们远离他,不愿与他玩耍,有些甚至嘲笑他。这让周天意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笑容也从他的脸上消失了。周老汉看到儿子如此受伤,心生疼爱之情,劝慰他说,人不可貌相,真正可贵的是善良之心。
在周老汉的慰藉下,周天意逐渐恢复了笑容。他每天跟随父亲一起劳作,尽量避免与村里的孩子们交往。四五年过去了,如今周天意已经十七岁,正值适婚年龄。然而,周老汉看着其他家庭的孩子们都已成婚立业,对于儿子的前途感到焦虑。
于是,周老汉决定找村里的张媒婆,希望她能为周天意牵线搭桥。张媒婆了解到周天意的善良品性,常常帮助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们,于是答应尽力为他物色合适的对象。
然而,由于周家贫困,再加上周天意的独眼问题,让姑娘们望而却步,婚事一直未能谈妥。
有一天,当周天意从农田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姑娘坐在路边哭泣。心地善良的周天意上前询问,得知姑娘名叫朱春兰,是十里之外朱家村的人。由于家境困难,哥嫂打算将她嫁给一位年迈的独居老人以换取一些生活费。朱春兰不愿意成全这桩婚事,于是选择了逃离。
朱春兰一路独自走了很远,又饥又累。夜幕降临,她感到害怕,思念已故的父母,不禁在路边哭泣。
看着这位流落街头的姑娘,周天意心生同情。他将朱春兰带回家,周老汉听闻她的遭遇,也深感同情。立刻为她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并安排她在家里过夜。
朱春兰对着父子俩磕头,感激地说:“多谢大伯和大哥的收留,春兰是真的遇到了好人,你们的恩情春兰一生都会牢记的!”
周老汉关切地询问:“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一个姑娘独自在外不太安全啊!”
朱春兰苦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只能顺其自然了,那个家我真的不想再回去了……”她说着又忍不住泪如雨下。
老周长叹了口气说:“春兰姑娘,别再哭了。如果你愿意,就先暂时住在我家,以后再做打算。”
朱春兰听了连忙说:“多谢老伯,但是我留下会给您添麻烦的……”
“没关系,别想太多,暂时先住下吧!”朱春兰无处可去,只好勉强留在了老周的家里。村里的人看到老周家多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都忍不住打听起来。
老周担心朱春兰的哥嫂知道真相,于是隐瞒了她的真实身份,声称她是自己的一个远房侄女,家中遭到变故,来这里暂住几天。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春兰的下落还是被她哥嫂发现了。他们气势汹汹地来到老周家要带走她,朱春兰见状坐在地上哭着不愿意离开,村民们听说了纷纷前来围观,才知道朱春兰并非老周的亲戚。
看着朱春兰可怜的模样,众人开始指责她的哥嫂,认为他们为了财富竟然要把妹妹嫁给一个老人。然而,朱春兰的哥嫂面对指责理直气壮,不为所动,坚持要把朱春兰带回家。
村民们看不下去,决定上前抓住他们,准备把他们赶出村子。朱春兰的哥嫂见形势不对,有些发憷了。
朱家嫂子说:“你们这是欺负人,我们只是来接妹妹回去,你们为何阻拦,我们会到县衙告你们的!”
有人说:“你们为了钱,强迫姑娘嫁给一个老人,你们去告也告不赢,尽管去吧!”
朱家哥哥一听,眼珠子转了一圈,说:“既然你们要留下春兰,那你们就拿出五两银子,从此之后她就与我们没关系了!要不然我们非要带走她不可!”
老周说:“好,这五两银子我拿!”但他实际上并没有五两银子。于是他只能向村民们借,大家纷纷拿出家中的碎银子凑数,最后甚至把老周家一只下蛋的老母鸡也抵押了。
如此一来,朱春兰就留在了老周家里,而老周父子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在老周家,朱春兰非常勤快,每天帮忙做饭洗衣,有时还和老周一起去田地干活。二人相处融洽,被邻居看好,有人对老周说:“如今你家天意没有娶妻,朱姑娘也没有嫁人,我看他们俩挺配的,不如让他们结为夫妻,也了却你的心事!”
老周犹豫道:“天意这孩子眼睛有问题,人家姑娘不知道愿不愿意,若她愿意,当然最好。若不愿意,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怎么行呢?”
朱春兰刚好听到邻居和老周的对话,心跳加速,脸上泛起红晕。尽管她嫌弃老周的儿子眼睛有问题,但被他们的善良感动了。再说,父子俩救了她,她也应该知恩图报。
……
老周天意正在弯腰除草,汗水浸湿了衣服,额头上的汗珠滚落而下。朱春兰拧开水壶说:“天意哥哥,喝口水吧!”
老周天意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朱春兰从兜里掏出手绢,帮他擦去额头的汗珠。老周天意被她的举动吓了一跳,耳根有些发红。
“我来处理这个!”说着,周天意伸手去拿朱春兰手里的手绢,但朱春兰却略带羞涩地拒绝说:“我来擦……”
周天意看着她娇红的小脸,心跳加速,一时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朱春兰低声说:“天意哥哥,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愿意一辈子为你擦汗!”
“这……这怎么可以呢……”周天意没有想到朱春兰会说出这样的话,他有些语无伦次。
朱春兰抬起头,眼中充满柔情,“为什么不可以呢?你难道不喜欢我吗?”
“不……不是的……我家里情况一般,而且我的眼睛也不太好,怕会委屈你……”
“天意哥哥,你和你父亲都是好人,能和你们一起生活对我来说是福气,哪里会有委屈呢?”
其实,周天意内心深处也是喜欢上了这位温柔美丽的姑娘,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如今听到朱春兰这番表白,他心里涌上一股幸福感。
两人随即确定了婚事,为了不让朱春兰受委屈,周老汉父子商议后决定,在收获季结束后,将农田里的作物卖个好价钱,风风光光地办理婚礼。
然而,在收割庄稼之后,周天意发现朱春兰似乎变了,变得默默寡言,整天愁眉苦脸。周天意以为她可能生病了,关切地问她是否不舒服,但朱春兰总是欲言又止。
有一天,村里有人私下告诉周老汉,说看到朱春兰和王大有走进了小树林。
周老汉一听简直不敢相信,尽管有人邀请他一同去看,但他却选择不去,只是默默留意着朱春兰的一举一动,发觉她确实变得很不同,仿佛心里有事。
他们父子留下朱春兰,并未想要她报答,如果她真的不愿意与周天意结婚,他们也不会勉强。但朱春兰就是不说,周老汉也不好主动询问。
周天意也听到了村里的闲言碎语,心情十分难受。他喜欢朱春兰,但深知强求不来真心,于是他对她说:“春兰,我们还没有结婚,如果你有心上人,就告诉我吧,我不会勉强你的!”
朱春兰听到这番话,掩面哭泣着说:“天意哥哥,对不起,我辜负了你……”
原来,朱春兰与王大有产生了感情,她想嫁给这位富有又英俊的王大有,但又觉得对不起周天意,所以一直没有敢开口。
周天意得知真相后,心如刀割,但他仍然平静地对朱春兰说:“春兰,你永远都是我的妹妹,这里始终是你的家,如果你愿意嫁给王大有,我和父亲会为你办个美满的婚礼。”
周老汉找来木匠,为朱春兰制作了一些家具作为嫁妆,如同送别自家女儿一样把她嫁出去。村里的人纷纷责备朱春兰,说她忘恩负义,但周老汉却说:“春兰没有错,她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朱春兰的感情变化对周天意造成了巨大打击。他想到自己的眼睛问题,心中黯然,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有妻子了,自卑感油然而生,整天埋头工作,回家就躲在屋里不愿出门,很少说话。
父亲心疼儿子的难过,也为了改变他的环境,于是周老汉亲自去找远房亲戚,为周天意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了一家布庄的学徒。
周天意听从父亲的安排,前往城里的布庄,他在那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然而不幸的是,仅仅过了几天,他却被老板解雇了。原因是他的眼睛有些问题。
这一次的挫折让周天意感到情场和事业都失意,一连串的打击让他陷入深深的沮丧,甚至开始怨恨自己,觉得或许他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周老汉看着儿子如此颓废,心中充满了痛楚。
一天,父子二人正在家里劈柴,突然有一位陌生男子进来,手持一个写有“神算子刘半仙”的牌子。这名男子自称路过此地,感到口渴,于是进屋讨了一碗水。周老汉热情地款待了他,而周天意则去灶房为男子端水。男子喝过水后,谢过二人,准备离去,却在走之前专注地盯着周天意的脸。
他突然说道:“这位公子,生得真是个吉相啊!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面相的人。公子前程必定大富大贵!”男子充满惊喜地说。
周天意却谦虚地回答:“先生请不要开玩笑了,我只是个命途多舛的普通人,哪来的大富大贵呢?”
周老汉却对这番话颇感兴趣:“先生,麻烦你详细说说。”
男子仔细审视着周天意的面容,片刻后才说:“令公子未来必定是个富贵之命,只是眼下可能有些波折。但毋庸担心,总有一天会逢凶化吉的。根据我看来,您的财运主要在东北方向,若从事商业活动,必定能够得到贵人相助,最终发迹有望。”
周老汉听了心中一喜,但又忧心忡忡地叹道:“先生说得是,但我家里实在是贫困,哪有余钱供他创业呢?”
男子转头看着周老汉说:“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老人家的前辈曾经是富贵之人,可能在京城有过高官职位?”
周老汉听后惊讶不已:“天啊,先生果然是半仙之人!您的推测太准了,我虽然如今是个贫苦的农夫,但小时候确实听过父亲提及,我们家祖上曾在朝中担任过官职,只可惜后来家道中落,流落至此!”
周天意原本对先生的话不太信任,但在听到先生与父亲的对话后,他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这位先生如此了不起。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向先生请教:“先生说我是大富大贵之人,那么这样的财运何时会降临呢?”
先生摸着胡子微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你只需努力,剩下的就交给老天吧!”
先生离开后,周天意脸上的忧愁一扫而空,兴奋地说:“原来我们周家祖上还有过英才贤士,怎么我父亲从来没提过呢?”
周老汉解释道:“祖上曾被奸臣所害,家业被抄,后来祖上隐居到这里,为了保护后代,从未向外透露过这段往事。”
“既然祖上有过英才,难道没有留下什么宝物吗?”周天意追问。
周老汉想了一下说:“当时家中的财富都被朝廷夺走了,哪里还有什么宝物呢!”
周天意闻言,眼中的光芒顿时黯淡了下来。周老汉看着儿子,突然恍然大悟说:“糊涂了,竟然忘了一样东西,是你爷爷传下来的,说不定真的是个宝物!”
周老汉走进自己的卧房,翻箱倒柜地寻找,最终在箱底找到一块玉佩,说:“就是这块玉佩,一直摆在家里,我没当回事。你拿去镇上的李氏珠宝行,让掌柜的看看,看它值多少钱,能否换成些银子。”
周天意接过玉佩,仔细端详着,脸上露出了笑容。他高兴地去了镇上。几个时辰后,周天意回到家,从怀里掏出三十两银子,称是卖玉佩的钱。
周老汉看到也非常高兴,虽然数额不大,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相当的一笔了。周天意更加相信那位先生的预言,眼下有了三十两银子,已经足够他开始做生意了。
周老汉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也是乐开了花,说:“天意,这些钱虽然不多,但你可以拿去尝试做些小买卖。按照先生所说,你去东北方向,必定能有所成就。”
周天意渴望外面的世界,但又为父亲的年迈而犹豫。他担心离开后,父亲一个人如何照顾自己。他犹豫地说:“爹爹,您年事已高,儿子应该留在身边照顾。若我离去,您将如何独自生活呢?我实在不放心。”
周老汉紧紧握住周天意的手说道:“爹爹身体硬朗,没事的。好汉当年志在四方,你只管大胆去闯荡。我希望你能有所成就。若是不能取得成就,就别回来见我了。”
周天意答应道:“爹爹放心,儿子一定会有所作为。等儿子有了成就,让爹爹好好享福。”
第二天,周天意告别周老汉,带着三十两银子来到南京府。他在城里转了两天,寻找适合的买卖,但三十两银子实在太少了,难以开展任何生意。
为了省钱,周天意每天只买一个饼子充饥,晚上则在桥洞里过夜。有一天傍晚,他准备返回桥洞休息,却在桥头踢到了一个包裹。他捡起来打开,发现里面居然是几百两大银锭。
周天意从未见过这么多钱,尽管心中渴望开设一家店铺,但他不是贪财之人。他知道这是不义之财,失主一定会急着寻找。于是,他蹲在桥头等待失主前来认领银子。
大约一个时辰后,果然有一位中年男子出现了。这位男子询问周天意是否看到一包东西,里面装着购买药材的货款,是几个大银锭。周天意一听,发现与他所拾到的东西完全吻合,便将包袱交给了中年男子。对方接过一看,果然是自己失落的银子。为了表示感谢,他从兜里掏出几两碎银子想要送给周天意。
然而,周天意坚决不收,使得中年男子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他邀请周天意一同前往酒楼共进晚餐。周天意虽然谦逊,最终还是答应了邀请,随着中年男子一同前往。在交谈中得知,这位中年男子原来是南京府最大的药行康德堂的王掌柜。
观察到周天意口音不似本地人,王掌柜好奇地询问他的出身和南京府的目的。周天意坦言自己是黄山人,前来南京府是为了找工作。王掌柜见他为人善良且实诚,便提议让他加入康德堂工作,承诺会给予合理的工资。因为周天意目前资金不足,只能暂时放下自己的买卖计划,于是他答应了这份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周天意逐渐熟悉了康德堂的运作,并且积累了一些财富。然而,他来南京府的初衷是为了创业做买卖,因此最终选择辞去工作,租下一间铺子,开始经营药材的贸易生意。
周天意机智灵活,做生意讲究信誉,几年下来已经成为南京府数一数二的药材批发商,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康德堂也成了他的重要客户,王掌柜看着周天意由一位一无所有的穷小伙成长为大富商,对他赞许有加。最终,王掌柜决定把自己的独生女儿王美凤许配给周天意作为妻子。
周天意在事业和爱情上都取得了双丰收的成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想到远在家乡仍受苦的父亲,便携娇妻回到黄山老家。
抵达县城时,周天意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多年前的刘半仙。他上前表示感谢,邀请刘半仙一同在酒楼共进晚餐,认为正是刘半仙当年的一番话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刘半仙看到如今身着绫罗绸缎的周天意,简直难以置信。随后,他说:“你父亲骗了你!”
这番话让周天意感到困惑,追问:“先生,您这话什么意思?我父亲什么时候骗过我?”
刘半仙解释道:“多亏你有一个好父亲,你才有今天的成就。是他的谎言救了你,你爹太爱你了。”
原来,几年前,周天意遭到了朱春兰的背叛,城里的工作也失去了,使得他一蹶不振,整日郁郁寡欢。为了激励儿子重新振作,周老汉找到了刘半仙和镇上的李掌柜,共同策划了一场戏。周老汉虽然骗了周天意,但都是出于好意的善意谎言。
周天意听了刘半仙的解释,方知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的自卑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的善良和深爱。
最终,周天意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他的父亲,正是因为深爱着他才编织了这个谎言,让他得以在南京府有所成就。
周天意与刘半仙告别后,携妻王氏回到故乡。踏进家门,他满怀感激之情跪拜在父亲周老汉面前,周老汉见儿子平安归来,激动得老泪纵横。
带着儿子来到后山的一座独立坟前,周老汉终于将儿子的身世告知。原来周老汉并非其亲生父亲,然而周天意却坚定地称其为父亲,发誓永远孝敬并报答养育之恩。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远远看到一个女子在地里背着孩子劳作,原来是朱春兰。王大有因谋杀被斩首,朱春兰为了生存被迫背负着孩子在田间辛勤劳作,她的遭遇令周天意心生不安。
得知朱春兰的艰辛遭遇后,周天意心生愧疚之情。回到家中,他拿出一袋银子让父亲送给朱春兰。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春兰悔恨地掩面大哭,懊悔当初的选择。
周天意夫妇将周老汉接到南京府,孝顺地照顾着他。周老汉身体健康,直至八十多岁安然辞世。
这位善良的周老汉,尽管自身生活艰辛,仍然收养了周天意,将他养育成人。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收留了朱春兰,对她的背叛宽容包容,将她当作亲生女儿嫁出,没有一句怨言。
周老汉智慧卓越,当周天意深陷困境时,他不忍儿子心灰意冷。为振奋儿子斗志,他联合刘半仙和李掌柜,借贷三十两银子编织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谎言,告诉周天意他命中注定大富大贵。这个美好的幻想激励着周天意努力拼搏,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辉煌。
周天意的成功离不开周老汉的善良和智慧。这个故事深刻教导我们,命运并非天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自己,奇迹将会降临。周天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更因为有这位智慧、宽容、善良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