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份国人SCI已新鲜出炉,本月屈光再上头条,白内障及后发障的预防靶点有新的发现,再加上ROP治疗、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和各种手术术式的探讨及玻切术表麻药的选择,无一不是经典,小编总结了一下,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首先来看一下发表于Ophthalmology上关于儿童屈光及慢性肾病与眼病的关系的文章
Ophthalmology8.儿童屈光变化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何明光教授团队在Ophthalmolog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学龄前儿童眼轴长度和屈光变化的文章,研究指出6岁前的中国儿童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远视,眼轴每增加1mm,伴随45度近视的变化,晶体度数下降往往伴随眼轴的增长,这在该人群屈光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Ophthalmology8.慢性肾病与眼病的关系
医院眼科徐亮教授团队对北京地区慢性肾病和眼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以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慢性肾病与大多数眼病无关,少数与视网膜静脉阻塞明显相关。
下面是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后发障预防靶点的研究。
AgingCell6.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预防靶点Nrf2
吉林大学一附院的LuCheng-Wei/ZhouDan-dan团队在AgingCell上发表了一篇综述,主要介绍了Nrf2作为抗氧化应激的靶点是如何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
CellDeathDis5.预防后发障发生的机制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吴明星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后发障预防机制的文章,研究指出整合素和FGF均通过蛋白多糖4来阻碍术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可谓一石二鸟!
再来看一下ROP治疗及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这两篇文章,均发表于眼底病经典Retina杂志上。
Retina3.7ROP治疗——IVCIVR
医院尹虹教授团队在Retina上发表了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变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短期疗效的文章,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有效治疗ROP,康柏西普为眼科大夫提供了ROP治疗的新选择。
Retina3.7外伤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和组织学研究
医院的马志中教授团队对外伤导致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行了临床和组织病理观察,研究发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活动性的增殖和收缩一直持续到损伤后天,伴有视网膜内胶质增生和纤维化。
以下三篇是关于近视性*斑病变、青光眼和鼻泪管阻塞疾病的手术术式探讨研究。
Retina3.7Gore-Tex血管移植术治疗近视性*斑病变
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的KuoHsi-Kung团队对8例近视性*斑病变包括中心凹脱离、中心凹劈裂和*斑孔视网膜脱离等进行Gore-Tex血管移植术,术后进行了为期8个月到3年的随访,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没有出现扣带相关的感染和脱位等并发症,这个研究表明该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Oncotarget5.青光眼术式比较
新医院的LiuHaifeng教授团队发表了关于管道成形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文章,该研究表明两种术式在术后12个月均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更明显,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更多的护理。
Scientificreports4.改进的永久性泪囊鼻腔引流术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LiangXuanwei/WangZhonghao等应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改进的永久性泪囊鼻腔引流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患者,发现该术式效果满意、成功率高。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发表于BJO上的两篇文章,分别关于玻切手术麻药的选择和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AMD机制的meta分析。
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3.玻切手术麻药的选择
上海医院的WangZhaoyang教授团队对玻切术中各种麻药包括1%罗哌卡因、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混合等的麻醉效果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1%罗哌卡因在术中麻醉效果上与其它药物相似,且在术后镇痛及降低结膜下出血方面更佳。
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3.从VEGF-A和VEGFR-2多态性间关系分析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AMD重庆医院ZhouXiyuan团队对VEGF-A和VEGFR-2多态性之间相关性及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AMD进行meta分析,发表于BJO上。
注:
1.数据来源:PUBMED,通过输入“OphthalmologyANDChinaJul”搜索并筛选得出。
2.上述排名不分先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