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向耳鼻喉科李学昌、陶艳丽及眼科丁丽霞等专家,以及不知姓名的麻醉科医生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感激!”、“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所带来的满满的正能量,感受到了屡屡温暖、层层关照。”日前,医院收到了一封患者感谢信。洋洋洒洒千余字,道出了弥足珍贵的医患互信之情,医院多学科合作“众人一心”化解“一人多病”的人性化光辉。
一人多病:复发内翻性乳状瘤+鼻泪管闭锁入院
感谢信中的主角——58岁的张女士,鼻子里面患有内翻性乳状瘤,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不久前又复发了。10月28日,张女士在子女的陪同下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
当天坐诊的李学昌医生在了解张女士的病史后,告诉她及家属,内翻性乳状瘤是鼻部一种常见的疾病,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所以要手术切除,尽管现在并没有出现鼻塞等不适症状。张女士来就诊时,医院做了CT检查。李学昌在看CT片时发现,她不仅有内翻性乳状瘤,同时还有鼻泪管闭锁的情况存在。在和张女士交流后得知,上次手术后患者就出现了流眼泪的症状,左眼一直被泪水浸泡,视力严重下降。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学昌告诉患者:“您放心,我会找眼科的大夫一起会诊,一次手术把这两个问题同时给解决好。”多学科会诊共商手术方案
众人一心:耳鼻咽喉科、眼科、麻醉科齐上阵
“内翻性乳状瘤切除算是常规手术,但是张女士已经做过一次手术,并且出现了鼻泪管损伤引起闭锁的情况,所以这个手术就复杂多了。”李学昌说,张女士入院后,科室就联系了眼科的丁丽霞医生,共同研究手术方案。
在经过多次研究模拟做好多种方案准备后,李学昌和丁丽霞共同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手术历时两个半小时,包括鼻内乳状瘤切除,鼻泪管重建,进展比较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流眼泪的症状术后第二天就消失了。术后第四天,患者满意出院。
“手术成功,患者满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麻醉做得也很成功。”李学昌告诉记者,医院做第一次手术时,因为麻醉没有做好,术后疼痛难忍,更换鼻腔内的药棉时三四个人都按不住。这次手术,麻醉科精心配合,术后患者没有出现剧烈疼痛,觉得非常满意。李学昌与麻醉科医师郎堡进行病例研究
谈到这次合作,李学昌、陶艳丽、丁丽霞三位医生都表示很满意。李学昌说,现在人的疾病也不像从前那么单一,“一人多病”的现象非常常见。这些患者的诊疗常常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个专业医师共同来完成。因此,多学科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悉,医院为充分发挥各专业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学科间交流和协调,更好地解决复杂性、复合性疾病的诊治问题,医院的综合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建立了多学科协作诊疗机制,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捷、最准确、最有效的诊治。
医患互信:专业实力与真诚沟通是根基
多学科协作治愈病痛,医德良风温暖人心。张女士的家属在感谢信中写到:“手术前,李医生主动联系麻醉科副主任郎堡研究了我母亲的病情,为我母亲进行麻醉,解除了她的心理负担。手术后第一天,李学昌医生又赶在坐诊前提前上班到病房察看我母亲术后的情况。手术后,丁丽霞医生每天来到病房为我母亲冲洗眼睛,有一次已经过了下班点,本以为下班忘记了,可不多久,丁大夫便疾步匆匆地赶来病房为母亲复查、冲洗。手术前,陶艳丽医生更是反反复复地交代各种事情,对我母亲关爱有加,手术台上对我母亲宽慰和嘱咐,更是让我母亲对这位‘漂亮干练’的高个医生印象深刻!”对感谢信,几位医生直言“对我们来说,患者能理解我们,信任我们,支持我们,我们非常满足。”
医患互信,医院科室实力。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国内首创并率先开展了“全喉切除后发音重建术”,曾获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除传统优势项目外,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鼻内镜手术、人工(钛)听骨植入术、CO2激光治疗早期喉癌等,在省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医院眼科在泪道堵塞重建方面也处于优势地位。这样的专业优势,让病人放心。
医患互信,来自于医患间的真诚沟通。李学昌说,做医生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谓医者父母心,就是希望病人能够在自己手里康复,因此对待每一个病人都是将心比心、小心谨慎。“我们需要把这种对病人的关心传达给患者,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的用心良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信任。病人对我们信任了,才能配合治疗,取得好的效果。”
正是良好的手术效果,暖心的人文关怀,让张女士的家属在感谢信中发自肺腑的写到——“感恩你们带给我们的如沐春风,感谢你们传递的医德良风。”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