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儿童感冒的高发季节,当妈妈看到孩子流鼻涕时,第一反应就是要孩子快把鼻涕擤出来。殊不知,这个小动作很有可能造成比感冒更严重的伤害!!
由于人体的鼻腔和口腔与双耳都是相通的,而且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管道,叫“咽鼓管”。当大人把孩子的两个鼻孔同时捏住用力擤出鼻涕时,会使孩子咽部压力增高,导致细菌容易由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甚至会使听力下降。
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不要一味地让孩子用力擤鼻涕,最好轮换按住一边鼻孔,轻轻擤出鼻涕。如果是婴儿,用手帕擦拭即可。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1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2用很弱且温和的血管收缩剂进行处理。
注:医院由医生来进行操作。
中耳炎发生的原因除了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导致婴幼儿中耳炎发生的原因还有:1小儿感冒小儿感冒时,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致使咽鼓管及鼻泪管开口阻塞,气体不能进入中耳,而中耳的气体又不断被黏膜所吸收,使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出现耳闷,这也是中耳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2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专家表示,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也容易引起婴儿中耳炎。如果在喂奶过程中,母亲把婴儿头部放得比较低,或者婴儿平躺着吃奶,乳汁就会从咽鼓管流入耳朵,引起炎症,所以在喂奶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的头抬高,以免奶水流入耳道。中耳炎发生的原因孩子中耳炎,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并伴有发热、畏寒、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不肯吃奶。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表达自己的耳痛、听不清、耳鸣等症状。
长期延误或不彻底医治,中耳炎会由急性转为慢性,如果孩子耳朵流脓不止,出现鼓膜穿孔病症,轻则影响听力,重则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家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早期治愈中耳炎是保护听力不受损害的关键。预防中耳炎1提高抵抗力提高小孩的抵抗能力,预防感冒。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避免细菌和病*感染,是预防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2注意小孩的口腔和外耳道卫生在洗澡和洗头时,避免水流入孩子的耳孔;经常看看孩子的外耳道有无分泌物,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及早治疗可以避免损害听力。3使用正确的擤鼻涕方式专家提醒:“如果宝宝耳朵出现炎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上三种方式预防小孩患上中耳炎,你get√到了吗?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