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泪管阻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TUhjnbcbe - 2021/7/12 11:36:00
慢性泪囊炎临床治疗进展慢性泪囊炎ChronicDacryoadenitis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中老年女性多见。多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起泪囊内分泌物不断滞留导致,目前认为其可能与结膜炎、泪道损伤、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鼻炎等因素有关。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内眼手术的安全性,易导致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需得到广泛重视。

其在临床上治疗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措施有不同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现总结如下。

临床治疗泪道冲洗

泪道冲洗是眼科一项重要的、常见的检查与治疗方法,也是眼部手术前必须的准备工作。泪囊炎初期进行泪道冲洗,可有效减少泪囊内的分泌物,辅以抗生素冲洗液能够起到局部抗感染、消肿等作用。针对泪道阻塞病程较短,炎症反应轻,鼻管黏膜内无明显增殖、粘连者,治疗效果确切。

通过对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泪道冲洗前后的细菌样品进行分析,表明简单的泪道冲洗治疗作用仍非常显著。

泪道探通术

对于慢性泪囊炎病程较长,经多次泪道冲洗分泌物明显减少,考虑管腔黏液阻塞或泪管黏膜增生,因个人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给予泪道探通术治疗。

进行泪道探通治疗时,切忌强行插入,应明确阻塞部位缓缓探入,以免形成假道。对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进行泪道探通治疗发现,对于婴幼儿泪道阻塞进行泪道探通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泪道置管术

鼻泪管完全阻塞或狭窄者可考虑采用泪道硅胶管植入术,此方法经济、快捷,疼痛较轻,不改变泪道生理结构,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患者易于接受,且手术成功率高。

泪囊与鼻泪管腔内置入硅胶管,具有机械性支撑作用,可重建泪道,恢复泪道功能,一般于术后3~6mo后取出硅胶管,也可根据情况必要时长期留置。

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患眼消*铺巾,局部麻醉下行泪小点扩张,用带线套管探针探通鼻泪管阻塞区至下鼻道,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将针芯内线冲至下鼻道并勾出鼻腔,取出探针,引线下端连接固定预置入的硅胶管,逆向将硅胶管拉入鼻泪管及泪囊内固定,再次冲洗泪道,确认重建的硅胶管泪道通畅。

认为鼻泪管插管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首选方法。随着手术器械和置管材料的改进,泪道插管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治疗范围已由治疗儿童溢泪发展为治疗成人溢泪,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激光泪道成形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激光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眼科领域最早是从开展激光泪道成形治疗泪道阻塞开始的,不仅对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于不能通过手术治疗的泪小管、泪总管阻塞也有独到之处。

常用的激光主要有Nd∶YAG激光和KTP倍频激光,这两种激光都具有峰值功率高,平均功率低,穿透力强,组织热效应低的特点,用于治疗泪道阻塞不受年龄限制,操作简单、面部不留瘢痕、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

特别提示

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各种措施均有其优缺点,应根据适应证及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恢复泪道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高分子置入材枓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慢性泪囊炎的治疗逐渐向方便、无痛、经济、有效的方向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进展